朱家骅
2022/7/11 23:36:55 来源:互联网
朱家骅(1893年5月30日-1963年1月3日),字骝先,浙江省湖州府吴兴县(今湖州市吴兴区)人。少时先后就读于正蒙学堂、南得公学, 1908年秋考入上海同济德文医学校(同济大学前身)。
1935年5月,与厉麟似等留德归国著名人士,在南京创办了第一个代表中国官方的对德交流机构——中德文化协会。
曾任任国民党中央政委会代理秘书长,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解放后随国民党逃往台湾,1963年1月3日因患心脏病死于台北。
人物生平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战场救护,任中国敢死团驻汉口代表。
毕业后1914 年赴德国留学,入柏林矿科大学研究地质。
1917年回国到北京大学教德文。
1918年,公费赴瑞士研究地质学。
1920年,转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1922年,获地质学博士学位。
1924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兼德文组主任。参加声援五卅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加入中国国民党, 后受北洋政府通缉潜回原籍。
1926年,赴广州任石井兵工厂秘书, 后转任广东大学教授。10月学校改称中山大学, 任校务委员、代理校务委员长, 主持校务。
1927年,广州四一五“ 清党” 后,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并任国民党中央广州政治分会委员, 从此登上政治舞台。他创办两广地质调查所,兼所长,8月改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兼中山大学副校长,同年冬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口他提出“用新人,行新政”口号,借以培植亲信,扩大个人势力。
1929年3月,出席国民党三大, 参加主席团,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
1930年11月,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 后兼中英庚款董事会董事长。
1931年底,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次年调任交通部部长。
1935年5月,与厉麟似等留德归国著名人士,在南京创办了第一个代表中国官方的对德交流机构——中德文化协会。
1935年12月,任国民党中央政委会代理秘书长,次年春被聘兼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1936年冬,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逐渐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人物之一, 积极支持其反动的内战卖国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主任,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兼党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代理书记长,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兼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代理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部长等职,继续被选为国民党第四、五、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
1946年,在南京主持战时教育复员工作,竭力压制各地学生民主运动。
1948年冬,主持将中央研究院搬迁台湾, 把故宫等处大量珍贵文物书籍运往台湾。
1949年夏,在广州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副院长,不久随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此后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
1963年1月3日,因患心脏病死于台北。
上一页:长谷部诚下一页:徐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