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制(Golden Goal),足球术语,一般用于淘汰赛中,如果两支球队在90分钟比赛时间内打平,那么加时赛中的进球将决定哪一支球队最终赢得比赛。金球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1992年4月16日的英国伦敦《泰晤士报》上。具体来说,如果两只球队在正常90分钟比赛时间内打平,将需要进行上下半场各15分钟的加时赛。如果一支球队在加时赛中率先进球,那么比赛就立即结束,该球队获得胜利,这一进球就称为金球,类似橄榄球或冰球比赛中的突然死亡法
源起
事实上,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成为了世界足球运动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由于在这届世界杯上,南美球队阿根廷凭借着“反进攻”的指导思想接连在淘汰赛阶段挤掉了富于观赏性的巴西、南斯拉夫和意大利队,并两次利用点球决战一路杀进了决赛,最终创造了一个尴尬的奇迹———7场比赛打进5球便成就了世界亚军,之后国际足坛关于如何避免这种尴尬的再次上演而绞尽脑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金球制的设想应运而生。
1992年在瑞典举行的欧锦赛半决赛上,抱定了防守反击打法的丹麦队利用点球决胜将进攻足球的倡导者荷兰队淘汰出决赛,并最终获得了冠军,创造了著名的“丹麦童话”,这件事情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至此金球制已然呼之欲出。
诞生
按照国际足联的决定,1993年3月在澳大利亚举办的20岁以下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成为了金球制的第一块试验田,而在3月13日悉尼进行的淘汰赛第一场———1/4决赛澳大利亚同乌拉圭的比赛中,澳大利亚队打进了世界足球历史上的第一个金球,这个金球发生在了加时赛上半时的第10分钟。
那届比赛期间,除金球制外,国际足联还试行了允许用脚踢界外球的规则,结果收效不佳,而金球制最终被保留了下来。
1993年启动的日本J联赛是日本足球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日本足球真正进入了职业化。鉴于国际足联的默许,J联赛破天荒地采取了大量新举措,其中包括:三分制和每场比赛都必须决出胜负———90分钟内打平将进入加时赛,加时赛仍为平局则以点球决胜负,另外就是在加时赛中引入了金球制的规则。
释义
金球制 又叫 “突然死亡法”,是指在足球比赛中,当比赛必须分出胜负时,而两队在90分钟的比赛中踢成平局,双方就要进入到30分钟的加时赛阶段,按照金球制的规则:当比赛双方进入加时赛阶段,先进球的一方获胜,比赛也随即结束。金球制在走过几年后成为历史,被更加合理的银球制所取代。银球制规定:如果在加时赛中有进球,比赛并不立即结束,需打满该半场。
发展历史
第一金球
突然死亡法
由于时机尚不成熟,1994年美国世界杯前最终没有通过使用金球制的议案,作为一项逐渐被确立下来的新生事物,金球制第一次真正出现在大赛上是在1996年6月英格兰举行的欧锦赛上,并最终决定了冠军的归属。1996年6月30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德国队和黑马捷克在欧锦赛决赛中会师。这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渡过了碌碌无为的上半场后,捷克队球员波博斯基在下半场利用一次欺骗性质的假摔骗取了愚蠢的裁判的同情,他在德国队禁区外并未与赶来补防的萨默尔有身体接触,却逼真地顺势扑倒在了禁区内,博格将这个骗来的点球打进。
此时距离比赛结束只有半小时了,德国队主教练福格茨被迫在第69分钟用比埃尔霍夫换下了绍尔,结果这个来自乌迪内斯的大个子创造了奇迹。他在上场后4分钟便接齐格开出的任意球抢前点头球破门,比赛的天平又趋平衡。转瞬间,那届欧锦赛迎来了第5个加时。
调整了心态的德国队在加时赛第5分钟把球打到了捷克队的禁区,咬牙拼到了全场的克林斯曼在禁区右侧背对球门护住了皮球后把球转移到了禁区另一侧,接应的比埃尔霍夫转身勉强起左脚射门,但捷克门将库巴对这个软绵绵的半高球似乎缺少准备,皮球从他的双手中脱出,缓缓地飞进了球门的远角。
球进了!时间似乎停顿了两三秒钟,由于皮球入网时德国队前锋昆茨站在了越位位置上,因此意大利籍的主裁判帕雷托犹豫了一下,但他还是迅速吹响了终场哨。欧锦赛历史上的第一个金球诞生了,创造者是德国人比埃尔霍夫。